文丨张茜荑
《记着》栏目 第2位讲述者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曾一智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
2017年2月19日12时53分,小黑与世长辞。这一天,大雪铺天盖地,哈尔滨白装素裹。
那么,曾一智是谁,小黑又是谁呢?
曾一智,1954年出生于北京,原《黑龙江日报》资深记者、高级编辑、中国著名文物保护志愿者、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一名个人会员。
小黑是曾一智的小名。亲朋好友更习惯称呼她小黑。
作为朋友,以前我和小黑有过很多次开心的闲聊,文学、音乐、绘画、舞蹈,你跟她聊什么,她就能跟你聊什么。才女就是才女,博闻广识,懂品位,有修养。但自从小黑成为文保志愿者以后,我们之间的话题变得严肃沉重起来,总是离不开历史文物文化保护,人也更坦诚更直率。
有关曾一智的个人事迹与介绍,网络上有很多,比我知道的更多、更详细。
曾一智的父亲巴波先生是知名报人和作家,小黑传承了父亲的志业。作为记者,她笔锋犀利;作为作家,她文字优美。除此之外,更让我钦佩和欣赏的是,小黑作为一名文保志愿者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担当。
记不清二零几几年的一个炎热夏日,我无意间遇到小黑和雷虎正在和几个穿戴斯文、言语无赖的人发生争执。很快便知道,是某开发公司头目正在指挥工人拆除一座重要历史文物遗址。这座建筑保存尚好,是原满清政府驻中东铁路监督部门所在地。当时曾一智已经向对方说明了保留这座历史建筑的重要意义,并告诉对方已经通知了文保部门只是希望他们暂时停工等候文保部门的批示。可对方无动于衷,甚至变本加厉,指挥工人加快拆除速度。无奈和情急之下,小黑流下了眼泪,说话都已泣不成声。
哈尔滨老道外是众多爱好者热衷追逐的话题,曾一智重病期间还专程去中华巴洛克参加了一次有关老道外历史文化的活动。发言时,曾一智竟当面揭露一个业余摄影老道外爱好者公开发表的文章是抄袭之作……然后离席而去。我急忙跟了出去,是想挽留她并缓和这种尴尬局面。小黑毫不客气地责问我,抄袭就可耻了,还自以为是地加以曲解,容忍这种事就等于放纵。小黑说的这种事是指需要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事情。我知道小黑是对的,倒是我应该感到愧疚。
2017年1月31日,大年初四,站在生命尽头,曾一智强撑病弱之身在她的新浪博客发表了博文。其中这样写道:那些不被珍惜的文物,难道只能留下美丽的灵魂,和珍惜文物的人们在天国的花园相聚?也罢,留在这充斥着要钱不要脸的世间,本身就是一种亵渎。
在同一篇博文中,小黑继续写道:我竟然想起《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一段:“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我曾不知多少次把安徒生的童话讲给不知多少个孩子听,我希望听到这些童话的孩子能够有一个美丽的灵魂。
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她(曾一智)的报道、报告、信件多次得到国家文物局、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领导的批示,甚至影响了政府决策,更改已定的规划方案。我相信,是小黑为那些老建筑们争取到了一束阳光。
《城记》的作者王军,曾被学者杨东平在一篇文章中称为“北京的恩人”,同样地,哈尔滨也有恩人,就是同为记者的曾一智老师。(《大话哈尔滨》)
作家刘跃利在悼念曾一智时这样写道:她是哈尔滨最美的老建筑,城市与人中最有良知的人。
没错。对曾一智来说,这样的评价非常准确、形象。
2022年8月16日
⬛ 讲述者:
张茜荑,退休前为《北方文学》杂志社编辑、记者。
⬛ 被讲述者:
曾一智(1954—2017),出生于北京,原黑龙江日报社资深记者,高级编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著名文物保护志愿者、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一名个人会员。2017年2月19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逝世,享年62岁。
责任编辑:戴瑞函
审核: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黑龙江网报料热线:15603667008 微信同号
热点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