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9-04 17:34 来源:黑龙江网
9月2日晚,当《露营之歌》的旋律在哈尔滨大剧院穹顶下回荡,交响乐与朗诵交织的声浪将观众带回80年前白山黑水间的烽火岁月。
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交响音乐会,以“抗联魂·和平颂”为主题,通过“山河铭记”“丰碑永恒”“继往开来”三大篇章,完成了一场艺术与历史、纪念与希望的深情对话。
艺术与历史的时空共振
9月2日下午15:00时许,排练厅中,低音提琴反复模拟着风雪呼啸的节奏,弦乐声部以极弱音奏出隐秘行军的紧张感。五位男高音歌唱家在《松花江上》排练中不断调整呼吸与共鸣,试图在沉郁中迸发力量——“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这一句,他们不知练了多少遍。19:00时,音乐会启幕。舞台多媒体屏上,1931年沦陷的东北山河影像与交响诗朗诵《黑土英魂》同步推进。当演员饰演的杨靖宇、赵一曼、八女投江群体从乐池中缓缓升起,《血战到底》的定音鼓声如枪炮般砸向观众席。这种“沉浸式历史重构”不仅打破台上台下的界限,更让抗联将士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变得可触可感。
多元艺术的红色交响
音乐会大胆融合多种艺术形式。《信仰之光》以交响合唱破题,铜管声部奏出曙光初现的意象,歌唱者满怀深情诉说“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的磅礴宣言;在二胡与乐队合奏的《嫂子颂》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宋飞采用独特的技法传递家国情怀,琴弦呜咽处如泣如诉,乐队齐鸣时又如春雷滚过黑土地;在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中,钢琴家元杰的演奏引得现场观众轻声哼唱,台下一位老人随着铿锵的节奏用食指在膝头重重敲击;在终章《不忘初心》的演唱中,黑龙江省音协主席刘臣用完美的唱法诠释了对祖国的热爱,舞台背景同步闪现大兴安岭秋色、高铁穿行湿地、航天器发射等新时代黑龙江影像,完成历史与未来的蒙太奇对接。
精神传承的当代回响
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现场一位白发老人悄然拭泪。她身旁的年轻学生举起手机记录全场起立合唱的画面,镜头扫过时,许多人眼眶泛红。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艺术的致敬,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精神传递——《北大荒人的歌》响起时,我们仿佛触摸到了参与垦荒建设的老人那佝偻的脊背;《我爱你,塞北的雪》演唱时,戴红领巾的孩子随着旋律轻轻摇摆。光阴流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黑龙江优秀精神在这个夜晚愈发生辉,仿佛诉说着这片土地永不褪色的精神谱系。
信仰绽放光芒,精神代代相传。当主持人宣布音乐会结束的那一刻,全体演职人员集体欢送观众,但无人立即离场。望着舞台上渐暗的篝火造型装置,仿佛看见大兴安岭密林深处中的星火,仍在今天燃烧成不灭的精神火炬。(张佳蕊)(来源:奋斗网)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