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铭记・75 载回响】志愿军老兵古春学:炮火中送信 我们从未退缩

发布时间: 2025-11-01 12:24  来源:黑龙江网

  编者按——75年前,鸭绿江畔寒风凛冽,一群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年轻人,背上行囊、扛起钢枪,跨过冰冷的江水奔赴战场。从鸭绿江到上甘岭,从松骨峰到长津湖,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却凭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他们中,有人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连姓名都化作了纪念碑上模糊的刻痕;有人带着满身伤痕归来,却从未向人诉说当年的英勇。

  75年时光流转,记忆会模糊,但山河不会忘记。维度新闻联合哈尔滨市宾县档案馆,翻开一册册的档案卷宗,将散落在档案里的文字与影像整理,讲述十位志愿军老兵的故事,把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黑龙江的红色记忆与志愿军精神一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古春学 照片由宾县档案馆提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时谷春学才18岁,对于朝鲜战争还不甚了解,由于家里贫困,每天能不能吃饱饭才是谷春学一直忧心的事儿,那一刻的他,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踏入朝鲜战场。

  “入朝那一夜,很多人一夜未眠”

  村里动员招兵,适龄男子都去了,谷春学也在其中。从下午到深夜,谷春学认真地听着动员内容,“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就没有家”“参军上前线就是为了保卫我们的翻身胜利果实,就是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家园”,一句句话语掷地有声,谷春学萌生了保家卫国的想法。

  得知儿子要去参军入伍,谷春学的母亲泪如雨下,她想到前往战场可能是生离死别。但谷春学却坚定地说,既已报名,便已想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这样,谷春学抱着“必须要去”的态度挥别家人,走进军营。

  随着送兵的队伍前进,这一路上战士的队伍不断壮大,大家胸前戴着红花,使命在肩,光荣向前,前往宾县县城等待部队接收。经过检查,换上军装,发了子弹袋、手榴弹袋,谷春学便成为一名新兵,第二天一大早,宾县的一千多名新兵便统一坐上了“大车”,由宾县警卫连送至延寿县柳河镇,随后谷春学作为第四野战军独立通讯团的一员随部队前往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25日,越过国界,他始终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一个战士说了一句,“再回头看看我们的祖国吧,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了。”

  那一晚,谷春学随部队抵达丹东与朝鲜的边界,初上战场的谷春学听着接连不断的炮火声,心中难免有些害怕,很多人一夜未眠。进入朝鲜后,部队白天藏进山洞,夜晚继续行军,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昼夜,他们抵达了西线前线,迎接他们的是敌人的飞机轰炸,原本漆黑的夜空被照得通亮,炮火轰鸣,子弹飞驰……

照片由宾县档案馆提供

  “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完成任务”

  作为一名通讯员,谷春学负责在朝鲜战场上的送信任务,整日穿梭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都要勇往直前,完成任务。

  有一天,送信的命令传来,要求在白天将信送至新溪三分部,在朝鲜战场上,白天送信要比晚上送信危险得多。谷春学坐上送信的车立刻奔向目的地。在路途中,谷春学一行人遭遇了敌人轰炸。“我刚下了车,飞机就俯冲下来进行扫射,我瞅准一个适合隐蔽的地方就跑,大概50米我感觉跑了好久好久,万幸是我和驾驶员都躲过了射击。”谷春学说,敌人飞机飞走后,二人又回到车前,很幸运车也没有坏,随后两人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后来,谷春学每每想到送信的经历,都觉得后怕,他说,“不知道自己那时候是哪来的勇气,就是心里有一个信念,必须完成任务。”

照片由宾县档案馆提供

  “敌人的武器先进,但我们的意志力更强”

  据谷春学回忆,朝鲜战争打得艰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武器装备,每每回忆起那些战争的场景,脑海中便浮现出战友们拿连珠枪、七九枪、三八大盖枪不断向前冲的画面。

  谷春学说,“敌人的飞机每天都不停地轰炸,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一枚炸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天,谷春学去前线执行送信任务,刚巧看到敌军的定时炸弹落在我方前线,那是谷春学第一次见到两米多高的炸弹,只见炸弹的“半截身子”深深地扎在土里,从炸弹中还发出了咔咔的响声,面对着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工兵将生死置之度外,进行拆弹作业,之后将拆完的炸弹运至了两公里外,避免发生爆炸而带来人员伤亡。

  敌军飞机轰炸、定时炸弹、轻便的卡宾枪、充足的后勤补给,我们是炒面、单衣、落后的武器;架电线时,我们用的是粗且重的电线,而敌军是细且轻的电线;战斗时,敌军的“风榴弹”粘上便没了半条命,敌军的汽油桶“黏油”一出,是石头便也烧化了,还有“毒气弹”,落下便雾气重重,腐人肌肤……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谷春学在朝鲜战场的真实所见,也是一批又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真实经历。

  古春学说,纵然面对着这般的装备差距,战士们也没有放弃,前方的倒下了,后面的便扑过去,永远无畏无惧,“我的战友们就是凭借这样的意志力去应用战斗。”

  (文章根据哈尔滨市宾县档案馆《厚土丰碑 抗美援朝老兵采访笔记》综编)

  记者 贾博 整理

责任编辑:杨卉松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